
心理学论文_青少年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的关
文章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欺凌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且常见的校园欺凌形式,青少年越来越多地遭受到来自线上群体或个人的攻击。前人研究已表明,遭受网络欺凌的青少年会更易出现外化问题,如睡眠障碍、学业成绩不佳和攻击行为等。反应性攻击作为个体为应对感知到的威胁或不公而采取的伴有愤怒情绪的伤害行为或倾向,对攻击者和受害者都会带来影响。我国对网络欺凌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且大多研究着重考察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关于网络受欺凌与青少年的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及内部机制还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采用网络受欺凌问卷、抑郁情绪问卷、反应性攻击问卷以及友谊质量问卷对温州地区11所中小学校共958名学生进行调查,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网络受欺凌显著正向预测反应性攻击。(2)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和反应性攻击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调节了"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反应性攻击"的后半段,即当青少年的友谊质量较高时,抑郁情绪对反应性攻击的预测作用减弱。因此,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会引起抑郁情绪,从而产生反应性攻击,但是,较高的友谊质量能够降低抑郁情绪对反应性攻击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本研究验证了压力性生活事件、个体因素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共同作用,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6914/c.cnkihy.2021.042081
论文分类号:B844.2